学院代码:12623 招生批次:本科批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4-2025“公益之星”答辩收官,华珠学子书写青春公益篇章

  • 时间: 2025-10-27
  • 作者:

2025年10月25日,立达公益教育与实践联盟“公益之星”评审答辩活动圆满落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选派的4支优秀代表队伍携深耕公益的丰硕成果登台亮相,以扎实的实践、动人的故事与深刻的思考,在联盟级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华珠师生的公益热忱与责任担当,为这场公益盛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锐个人苏章佳):公益路上的“全能先锋”

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中共党员,苏章佳在答辩现场分享了自己跨越文化传播、交通服务、应急支援等多领域的公益足迹。他以1578小时47分钟的累计服务时长,印证了“奉献不分领域,责任贵在坚持”的信念——从全国模拟飞行大赛的冠军得主,到潮州市春节志愿服务一线的坚守者,他用行动打破了“学业与公益难兼顾”的偏见,以连续多学期4.0以上的绩点、初高中教师资格证书等硬核实力,展现了“学霸志愿者”的独特风采。

答辩中,他结合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背后的故事,阐述了“专业能力如何转化为公益效能”的实践路径,其扎实的积累与真挚的初心赢得了评审团的高度认可。

新锐团队乡村振兴支教服务队:扎根乡土的“文化播火者”

“十年支教路,一生乡土情。”人文学院乡村振兴支教服务队代表李卓彤的开场白,瞬间将现场带入这支“老牌公益战队”的坚守故事中。自2016年成立以来,团队以从化吕田地区为核心,构建起“月月有课、季季有展”的立体化支教体系,不仅每月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课,更在从化四中续写了义务支教的暖心篇章,年均授课超30课时,让300余人次学生受益。

答辩现场,李卓彤通过展示支教日常中的鲜活细节,展现了团队在非遗传承、学业辅导、文艺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扎实成效。他们用十年坚守诠释的“为热爱而学习,以传播为己任”的宗旨,引发了全场共鸣。

新锐项目《守护八音文脉,点亮顺德锣鼓声》:非遗传承的“青春解法”

国际传播学院刘佳蓉代表团队带来的非遗文化传承志愿项目,以创新视角惊艳全场。该项目聚焦岭南非遗保护的痛点,独创“田野调查-影像记录-数字化转化”工作模式,已完成广绣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粤剧表演模式研究等系列成果,让古老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作为202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推荐项目,刘佳蓉在答辩中详细拆解了项目的学术价值与传播实效——从校园媒体专题报道到社会平台广泛转发,团队用专业的编导能力搭建起非遗与大众之间的桥梁,生动诠释了“以专业所长,护文化之脉”的公益初心。

典范团队国旗护卫队党支部:铁血柔情的“爱国践行者”

由许强老师带队的国旗护卫队党支部,以“以旗为魂,以爱筑梦”的公益理念成为答辩现场的焦点。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团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公益服务深度融合,校内承担迎新、大型活动出旗、军训协助等志愿工作,校外走进从化河滨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用整齐的步伐与赤诚的真心播撒爱国种子。

答辩中,许强老师结合团队斩获的第四届广东省学校国防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学校国旗护卫队比赛”三等奖、“军事特色课目展演”三等奖等荣誉,分享了基层党组织带领师生投身公益的实践经验,其“铁血担当+温情服务”的鲜明特质,彰显了新时代团队公益的精神高度。

公益回响:初心不辍,步履不停

此次答辩不仅是一场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公益力量的传递。华珠4支代表队伍虽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侧重,却共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从个人坚守到团队协作,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他们用行动证明:公益从来不是孤立的付出,而是能凝聚更多力量的“星火工程”。

答辩已然落幕,但公益之路永无止境。期待这些优秀的个人与团队继续以榜样之力带动更多人投身公益,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37983820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31 11:13:36